中文/EN

制造业务

香港电台遭破坏周恩来编制“豪密”破译专家:太难了

来源:小9直播app   |  发布时间:2024-04-11 23:27:20  |  点击率: 16次

  

  在中国领导的近代革命斗争中,电报密码在信息传递中发挥了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党中央与地方组织之间建立起一条可靠的无线电通讯线路就显得很必要。

  1931年1月,周恩来找到专门学习过无线电技术的伍云甫、曾三等人,指示他们尝试利用无线电建造一条通讯线路。

  不过,周恩来却先发明出了一套电报密码,被大家称为“豪密”,是因为周恩来曾用过伍豪的化名。

  不久后,红军队伍在对敌作战中缴获了一台100瓦功率的大电台,无线电通讯线路的建立终于有了硬件支持。

  1931年9月15日夜间,在电台旁守候着的周恩来等人终于收到了来自中央苏区的电报。

  “弼时安全到达了。”周恩来使用豪密对电报内容破解后,读出了任弼时的来信。

  此次电报通信成功,标志着豪密正式登上情报信息舞台,并开始在全党、全军范围内推广。

  密码作为无线通讯的核心,向来是无线电侦查技术和保密工作的重点,但豪密能够始终保有其神秘之处,不被敌人破获,可见其精妙。

  其实准确来说,当年任弼时从上海带到中央苏区的那套密码早已经没办法找到原件,因为据传当时的密码藏在《圣经》中,因此有不少人推测:周总理就是以《圣经》为参考,制作出来的豪密,当然这只是后人的推测。

  后来的电报技术人员在原有的豪密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补充、扩展,便有了这样一套完整的密码体制。

  在豪密出现之前,密码最大的问题是同玛同字,即一个密码对应一个固定文字,这就给了敌人以可乘之机。

  豪密运用了数学方法,但又不是以简单的数字来代替汉字,而是随时按表将密码本的大小码进行变换的方式来工作。

  底本指的是类似于对照表的密码本,乱数指的是乱数码,是若干随机编排的数字组成。

  就像现在网络社会在看网站或者登录时,网站会弹出的随即验证码页面,就等于豪密当中的随机乱数。

  这种密码体制使用加减法,在加密时用底本加乱数,解密时用电码减乱数,同时还运用了加不进位、减不错位的算法。

  就像任弼时当初从中央苏区发出的信息经过加密后为“1732 2514...”

  结果经由上海地区的无线电技术输出后,得出的却是“7000 7000...”

  按照豪密这种工作方式,每则电报实际上都会运用一个全新的、不重复的密码,因此被称为一次一密的密码体制。

  也正是因为这种让解密专家看起来都无从下手的加密方式,使得豪密在中国电报技术历史上存活了几十年之久,直到现在其核心技术仍然被沿用。

  而他之所以如此苦心孤诣地研究电报加密方法,不光是因为当时组织传递信息需要,还因为不久前的“香港电台被攻破”事件,给我方的情报传递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

  1928年夏天,周恩来趁着在莫斯科开会,向共产国际提出了学习无线电技术的请求,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

  毛阿奇等六名有过专业基础的员作代表来到国际无线电培训班,开始有效学习无线电和加密技术。

  “我们现在非常需要无线电通讯,你们责任重大,这次过去一定要好好学习。”临行前,周恩来特地叮嘱几人。

  与此同时,周恩来回到国内便开始指示特科人员李强、张沈川,命其研制无线年冬天,在上海、香港之间架设的无线电台正式开通,

  。这一时期,使用的电报密码是由张沈川等人自己编造出来的,一种是英语字母、阿拉伯数字、汉字之间的变换对照,一种是汉字明码的颠倒更换。

  使用的电报密码很快被敌人破获,不过在此之前,它也的确为各方苏区和党中央的联系提供了很多便捷。

  香港的电台刚刚建成之时,同志从上海出发前往香港的路上,就通过电台与香港方面的党组织取得了联系。

  随着我方在苏联学习无线电技术的几位骨干回国,的电报通讯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可就在所有人为电报传递信息的便捷而欢欣鼓舞之时,来自英国人的一封电报彻底浇灭了所有人的热情。

  原来,我方在建设无线电通讯线路时,忽略了对电报密码的保护,导致敌人截获我方情报后,轻而易举地就对其进行了破获。

  。更让人无法容忍的是,骄傲自大的英国人还在破坏掉香港电台的第二天,向我方发来了一封电报,内容是:

  此条电报一出,立刻引来了所有人的震惊,大家没想到己方的情报信息早已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

  倘若不是英国人自己暴露出来,敌人可完全打着各方旗号与党中央、中央苏区进行交流,届时中国将会面临怎样的灾难,简直难以想象。

  自从有了豪密之后,周恩来培养的第一批电讯人员郑重进入各地区革命基地,被分派到红军各主力队伍中。

  涉及到重要情报的传递,周恩来更是亲临电台室,看着电台工作人员将信息一个字一个字地敲进去,完事之后还会要求他们读一遍,防止出现任何一点差错。

  在这种及其严谨工作风气的指导下,电台人员个个提起了十二分精神,誓要将组织交代的情报传递任务做好。

  有了豪密的加持,敌军再难将我方的电报进行破译,再加上大批无线电技术人员相继走上工作岗位,我方的情报传递网络快速建立起来,为我方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必要的情报支持。

  到了后来,周恩来领导的军委二局,一度开始破获敌军的电台密码,截获敌人的情报为己用。

  而敌人虽然也能截获我方电报,但无论如何也破解不了豪密,面对一张写满信息的电报,只能干着急,方面的密码破译专家更是直言:

  这一时期,豪密才开始真正发挥其及其重要的作用,也是对豪密咬牙切齿的重要原因。

  长征路上,毛主席带领红军队伍东奔西走,与敌人来回周旋,在敌军部署密集、犬牙交错的据点中进行穿插运动,期间更是产生了诸多名垂青史的经典战斗案例,

  这其中当然有毛主席用兵如神、战术灵活的功劳,但周恩来率领二局提供的情报传递工作同样功不可没。

  最后一次渡过赤水前,指示电台人员,以蒋介石的名义向贵阳地区的将领发布信息,告令他们向我军突围相反方向搜寻,从而为红军队伍的撤退撕开了一道20公里的口子。

  此举不仅帮助红军队伍脱离险境、避免陷入一场恶战,同时也为红军大部队南渡乌江、北渡金沙江、跳出军包围圈打下了战略基础。

  毛主席曾这样夸赞二局在长征征途中的出色表现。红军队伍进入云南省之后,主力部队在我军灵活的撤退行动中早已疲惫不堪,渐渐脱离了对我军队伍的追捕。

  1935年5月,二局再次破获敌军电台情报,得知军队13师师长万耀煌与蒋介石的命令发生了冲突。

  中央果断抓住这次机会,召集部队迅速赶往皎平渡一带,以最快的速度渡过金沙江,彻底摆脱了军队的围追堵截。

  当万耀煌带部队赶来江边时,红军队伍已经全部过江,渡船也被尽数销毁,军只能看着对岸的红军干瞪眼。

  电报技术自清朝末年传到中国以来,各方势力都曾积极编纂研究过电报密码、电报破译等工作。

  。更让人感到惊叹的是,豪密的密码从始至终都没有被敌人破解,这在电报传播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周总理等电报技术人员的智慧。